聯絡我們
     HOT NEWS
 最新消息
 最新消息
home > 最新消息 > 派遣風難擋 勞工游牧時代來臨

派遣專題系列1(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 1日電)

在台灣發展10多年的勞動派遣,這幾年呈現爆發性增加,衝擊勞動結構,傳統的僱用制度逐漸崩壞,勞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型態,可能就在不遠處。

 

「人力派遣」這個名詞,過去只存在於日劇中,現在卻越來越靠近台灣的勞工。1996年台灣僅 6萬多名派遣勞工,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與主計處統計,截至去年 5月止,台灣從事部分時間、臨時性、人力派遣工作等非典型就業人數已達近70萬人,佔當時全體就業人口6.71%。

 

從另一個數據來看,媒體引用主計處的調查資料指出,今年 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總僱用人數較上年同月增加9.3萬人,其中人力派遣業即貢獻了1.8萬人,顯見這類「非典型就業機會」正快速增加。

 

不僅如此,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今年 1月底的統計資料,行政院所屬各主管機關運用派遣勞工人數已達 1萬5514人,佔預算員額比例4.59%。

 

在景氣劇烈變化下,尤其是經歷金融海嘯衝擊後,如同企業對人事成本的控制越來越嚴格,對人力靈活運用越來越要求,政府機關在經費緊縮之下,也開始採用派遣人力。

 

1名嫻熟政府運用派遣人力的學者表示,政府嚴格掌控預算員額,但需要做的事就這麼多,既然沒有人力費用,政府機關只好以業務費付給派遣公司,讓派遣勞工做這些業務。

 

從以上數據顯示,不論在公、私部門,派遣勞工人數增加已是不爭事實,整體勞動環境面臨巨大變動,傳統的勞資關係逐漸崩解。

 

七年級生的夏齊嶸,現還就讀輔仁大學法律系四年級,但已經有近 100個派遣工作經驗。未來這樣的工作型態,將只會更多,不會更少,勞工游牧時代的來臨,已在不遠處。

 

事實上,在就業不易之下,許多上班族基於「期待有轉正(職)機會」等因素願從事派遣工作,但在金融海嘯時,全球派遣勞工卻成為最受衝擊的族群,期望與傷害成鮮明對比。

 

根據統計資料顯示,以德國為例,2008年10月後的4到6個月,估計有10萬到15萬派遣員工失業日本政府統計在2008年第2季後,有超過8萬派遣勞工丟飯碗;美國則在2007年12月到2009年4月,共出現5萬2000名失業派遣勞工。

 

從數字折射出的勞動派遣多面向議題,須從勞動派遣的結構解析,才能看出端倪。長年關注這項議題的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鄭津津解釋,「勞動派遣」是一種臨時性僱用關係,最大特色在於「僱用」與「使用」分離,派遣機構僱用派遣勞工,簽訂派遣契約,指派派遣勞工前往要派機構提供勞務。

 

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簽訂要派契約,要派機構則將使用勞工的對價交付派遣機構。

 

換言之,在派遣勞工、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的三角關係中,從正面看,雖可提供勞工多樣性的工作選擇,但從另一角度看,派遣勞工夾在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間,往往可能成為最易受傷的「夾心餅乾」,這也是勞工團體最為憂心。

 

勞動環境面臨極大變動,似乎也衝擊到整個社會結構。根據主計處統計,25至39歲女性未婚比率自民國86年的22.45%,上升至96年的39.39%。內政部統計資料更指出,繼民國97年嬰兒出生數19萬8733人、首度低於20萬人後,98年出生嬰兒19萬1310人,再度刷新低紀錄。

 

 

相較於藍領階級受到極大衝擊,卻也有白領階級藉著「游牧」在不同工作間的派遣,享受自由且高薪的工作型態。

 

「派遣沒有正職員工的一切福利,但只要能力強,薪水比一般工程師高。」目前在凱擘公司擔任派遣工程師的周訢怡分享自己的經驗。

 

人力派遣看來如同兩面刃,儘管勞委會研擬修訂勞動基準法,增訂「派遣專章」規範,勞工團體仍極力反對。在兩方拉扯之下,派遣業卻如同擋不住的火車,轟隆隆地往前加速前進,所引發的社會現象與問題,值得持續關注。990501